能源动力类(工学Ⅱ) |
能源动力类(工学Ⅱ)含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两个专业。为培养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鼓励创新”的理念,实行分类招生培养,即同类专业在前三学期统一平台培养,学习共同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第三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成绩、人才市场需求、个人兴趣和个人发展及就业意愿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第四学期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热学、力学、电学等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原理和技术、风能转换原理与技术,掌握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能源与环境科学、能量有效利用等的理论和方法;熟悉能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视野宽广,具备在新能源技术与装备领域从事研究与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能力,综合素质优良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能源生物化学、化工制图、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能源微生物、新能源工程概论、生物质能工程、风能工程、太阳能工程、新能源装备、能源管理学基础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以及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从事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科研和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代测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方面工艺及装备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在农业建筑与环境、工厂化设施农业系统、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能源生物化学、化工制图、流体力学、燃烧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能量有效利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新能源工程、设施农业工程工艺及建筑设计、农村节能工程等。 毕业去向 毕业后可以进入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和热能动力工程等学科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毕业生可在农业生产的有关企业、国家农业管理部门、高等学校以及有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业生产性建筑和设施农业工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艺装备开发和设计、企业工程运营、管理营销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