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东北农业大学招生网

法学类(法学)

为培养学科基础知识宽厚、专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专业教育,文法学院从2016年起实行分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设置法学类(法学)招生方向,包括法学、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法学类(法学)学生入学时不分具体专业,前三个学期学习共同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第三学期开始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和特长来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第四学期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建于1994年,时为经济法专业。2001年根据国家教委的统一规定,将专业名称规范为法学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2003年为了更好地培养法学人才,我校与黑龙江孟繁旭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办了“东北农业大学孟繁旭律师学院”,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创。2005年5月我校成立了东北农业大学法学院,同年获得校重点专业专项资助;2012年人文学院和法学院合并,现调整为法律科学系。

自专业成立以来,法律科学系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在法学专业教育中融入法律职业教育的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涉农法律的教学与研究,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需要的、具有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法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5人,讲师9人。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年龄、学位、职称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在读博士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人。教师学缘结构好,毕业于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黑龙江大学等法学重点院校的教师比例为93%。法学专业分民商法、经济法、刑法、基础法学、实践法学五个专业方向,其中民商法专业教师8人,经济法专业教师6人,刑法专业教师4人,基础法学专业教师6人,实践法学3人,师资力量保证充足,确保整体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丰富。

近年,法学系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7项(国家级3项、省部级27项、校级7项),科研经费总数52万元。获得教学与科研等各种奖励35项,主编、参编正式出版著作28部,发表论文192篇。很多论文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学和科研成果都极大地促进了教学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整体教师队伍不断呈现出优质优化的态势。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法治信仰、国际视野”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时代任务,旨在通过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坚持宽口径、厚基础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培养掌握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通晓主要法律制度,具备利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法律实践经验,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为立法、司法、法律服务、法律监督等法律职业部门提供法律人才。培养学有所长、学有所用适应司法改革需要,能在立法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学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法学专业注重培养法律职业人才,兼顾法学基础理论教育,结合中国司法考试的要求内容,注重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并充分认识到特色定位的重要性,在发展中也一直坚持专业基础和必修课程与特色课程教学相结合,依托我校作为农业高校的学科优势,突出农业院校的法学教育特点,加强“三农”法学专业的特色方向培养,注重强化"法"与"农"的有机结合,突出涉农法的教学特色,在农业法、土地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研究领域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特色,在国内的相关领域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优势。

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宪法学、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中国法制史、土地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其中土地法、经济法、合同法、国际法、国家私法、法律逻辑、国际经济法、商法8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土地法学为省级精品课程;证据法等5门课程为双语教学立项课程。法学专业还开设模拟审判、疑案辩论、法律咨询、毕业实习、刑事法律诊所、民事法律诊所、毕业论文等教学课程,使学生接受司法实践的训练,培养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法律人,达到法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基础设施与条件

法学系实验室包括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和模拟法庭,经过3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已经初具规模,可以开设两大类共八门实验课程。

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于2007年申报,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已经拥有相机,勘查箱,显微镜,实验台等实验室必备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条件,实验室建设初具规模。主要开设两门课程,刑事科学技术理论(32学时)、刑事科学技术实验(32学时),使用率100%。法律实验室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实验室工作计划书工作,先后完成了计划书中的各项任务,按时提交了本学期所有实验课程的课表,仪器设备信息、实验房间信息。模拟法庭建于2004年,面积104平方米,主要面向我院全体学生,是法学专业学生校内实践与实训的重要基地。学院利用模拟法庭,主要开设了民事模拟审判、刑事模拟审判、行政模拟审判、民事法律诊所、刑事法律诊所等课程。自模拟法庭建立以来,我院利用该平台共组织学生就行模拟审判一百余场次,成为学生锻炼司法实践能力,进行司法演练的良好实践场所。

法学专业已建设多元化、多形式的法学教育实践平台。我系已经与黑龙江省农垦检察院、哈尔滨市香坊区检察院、讷河市检察院等多地检察院建立合作关系;与双城市、尚志市、五常市、香坊区建立了地方、高校法学专业紧密交流的“地校”合作关系;与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香坊区人民法院、南岗区人民法院、齐齐哈尔中级人民法院、哈尔滨市仲裁委等多地法院建立合作关系;与司法实务部门和基层法律服务单位相互交流,双方开展“双聘双挂”实践活动参与对方工作。实践基地数量充足、长期稳定。已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3个。这些实习基地常年接收法学专业实习学生,为我系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进行深入的社会调研,解决司法实践中需要研究的课题,为法学专业学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满足了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的要求。

法律科学系还设有法学二学位课程,为全校其他专业的同学提供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平台,培养了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通过网络教学培养了大批工作在公、检、法、司一线的法律工作者。从这里走出的学子,有的已成长为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务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他们在我国的法治建设,特别是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毕业去向

就业领域: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

从业岗位:律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行政(司法助理员)、企业的法律顾问、国家机关公务员、教师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社会工作专业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能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具体操作技能,具备较熟练的社会服务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在教育、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各级各类社会公益组织从事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社会工作实务的高级专业工作人才。

主要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心理学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行政、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保障、非政府组织管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实习等。

毕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政府组织、社会福利救助、社会服务管理,以及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等从事社会保障、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心理咨询等工作,也可从事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运营、企事业单位的职业社会工作岗位,也可在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86-451-55190419
传真:+86-451-55190159
邮箱:zsb@neau.edu.cn
常用链接
教育部
阳光高考
黑龙江省招生信息港

手机网站

公众平台